Yinlungshih’s Weblog

Just another WordPress.com weblog

Archive for the ‘三學精要研修’ Category

大悲咒講習

Posted by yinlungshih 於 24 九月, 2008

早課綸貫

行人先究全課文義貫通,以便誦持起觀。復當平時定心純熟,否則境雜心亂,觀想難成。故於晨早萬境未動之際,心猶恬靜,整衣即起,

念〈佛頂楞嚴心咒〉,治五欲於未萌,速期心精通。直顯如來藏妙真如性,所謂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也。

加持〈大悲神咒〉,滌諸心垢。

〈如意寶輪王咒〉,心垢既淨,悟同體之大悲,轉如意之法輪。

〈消災吉祥咒〉,災消吉至,法輪更得自在。

〈功德寶山咒〉,吉既心現,居法性山獲功德寶。

〈準提咒〉,猶恐法性難顯,深消理障,方使果遂。

〈決定光明王咒〉,得果遂已,即求光明王如來之智壽。

〈藥師灌頂咒〉,智壽已發,更如琉璃內含寶月,流光灌頂。

〈觀音靈感咒〉,深契觀音法界耳根,靈感無窮,如月照而且寂,寂而且照。

〈七佛滅罪咒〉,猶恐本業矇矓,智月難明,須滅無始業根。

〈往生咒〉,根本業淨,希彌陀灌頂,如證淨土。

〈善女天咒〉,總上妙觀,共成法性妙用,所願果遂。

然諸密咒,既入妙觀,當知皆是一心所成。恐著觀境,故加《般若心經》,直指心體本空,無智境可得,空相亦空,智境歷然,非一非異,二邊絕待,三觀圓融。

以上十二密咒,及一顯經,互該互攝。以此功?,總申回向三寶龍天,普及四恩三有,八難三途,國泰民安,檀增福慧,三門清淨,十地頓超,故結回向偈,然後念佛,以求實證。當知念一佛則諸佛咸趣一佛。一多互攝,自他相融。末以三皈,全收上諸顯密功德,結成自性三寶,不假外皈,全顯一心大總相法門,爾則何遇非如來藏哉。

晚課綸貫

若於暮時,應總攝眾善,歸趣淨土。可謂造功於始,歸德於終。故於暮時,首念《彌陀經》,使悟極樂依正之妙境。特勸專持名號之正因,正欲眾生厭離娑婆之極穢,欣取樂邦之全淨。〈往生咒〉,即希彌陀來住我頂,拔除業障根本,證我果決往生。

雖然,行人心雜,障非易除,必依《懺悔文》發願云,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乃至願與法界眾生,同得菩提。禮誦《八十八佛》,懺悔無始業根。

自慚形穢,

《普賢願偈》,重廓前願,得二諦融通海印三昧。

已而設放蒙山,廣濟幽冥。

《般若心經》,使悟罪福無主,人法雙亡,了達實相。

〈往生咒〉,重蒙彌陀舒光灌頂護念,六道變為淨土,有情即證十地。然後念佛回向,以取實證。終結三皈,從始至終所有諸善,一一消歸自性三寶。當願法界眾生,發無上心,同圓種智。二時祝讚,祈禱韋馱諸天,伽藍等神,擁護三寶,禦侮以安正道。

 

  • 線上資源 「五輪五字」與CCHH(2007.07, 人生雜誌no.287)
  • 線上資源 大悲咒修學
  • Posted in 三學精要研修 | Leave a Comment »

    朝聞道行道,夕Blog,夜死可矣(惠敏校長)

    Posted by yinlungshih 於 19 九月, 2008

    ﹡Web 2.0時代與Science 2.0︰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1990年代開始興起的網際網路(Internet)給全世界帶來革命性的改變。近年來,第二代網際網路(所謂Web 2.0)的概念與相關的技術架構及軟體成為新的資訊潮流,其特點是可以讓使用者透過分享(Share)與互動(Interactive),讓資訊內容可因使用者的參與(Participation)而隨時產生,經由網誌(Blog)、分享書籤 (Sharing Tagging)、維基 (Wiki)、和社群網絡(Social network)等新功能達成迅速分享的效果,進而產生豐富的資源。
    最近,一些科學界的研究人員已經開始運用Web 2.0廣大開放的性質,隨時展示他們的工作,被稱為”Science 2.0”。根據《科學人》雜誌(2008年第76期6月號)引用美國俄勒岡州癌症研究員胡克爾(Bill Hooker)的看法:「對我而言,公開我的實驗室筆記,就是打開一扇窗,讓人們看看我每天在做什麼,那是說清事務上的一大躍進。在論文中,我只能看見你已經完成的事,但無法得知你做過哪些嘗試卻沒成功。實驗筆記一旦(在網路上)公開了, 那些在其他溝通機制中會被隱藏起來的細節就會顯露出來,這使得科學更有效率」。
    此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開放濕體計畫」(www.openwetware.org)被認為是最早的成功案例之一。它以維基 (Wiki)的合作方式,讓學生高興地開始在網頁上介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很快的,他們發現把自己的學習心得發表到網站上也很方便。如此的資訊對實驗室成員非常有用,並且隨時成為全世界都可分享的資訊。目前此計畫已有3000位註冊編輯者,網頁數超過6100頁,包含了各洲的實驗室活動、數十種課程與團體活動、數百項實驗程序討論。
    此種很合乎佛教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精神的Web 2.0,除了增進學術研究工作之外,也改善許多教導、學習與評量的模式。

    ﹡e-portfolio(電子化「教與學歷程檔案」)與「畢業呈現」、數位人生履歷表
    例如︰在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為了改善以product-orientation學習成就為主之傳統評量,開始重視process-orientation學習歷程為主之portfolio評量,並且善用Web 2.0的資訊環境,提供師生e-Portfolio網路電子化教與學歷程檔案的服務,例如︰美國賓州州立大學http://portfolio.psu.edu/about,或者國內逢甲大學http://eportfolio.fcu.edu.tw/index.html。
    Portfolio(歷程檔案)的教育理念是︰Learning by doing與Experience + Reflection = Learning,學習者必需自己收集、篩選、整理各項資料,在此過程中學會統整各項材料,了解自己知道什麼?會做什麼?為使學習歷程能配合自己的條件、理想與生涯規劃,學習者必需反思︰我是什麼樣的學生?我的正向人格特質有哪些?了我的求學與人生經驗,具有什麼意義?這些對我有什麼意義?目前的學習有助於達成我未來的目標嗎?目前的學習歷程,是否完整反應在我的歷程檔案中?
    如此,學生可以製作歷程檔案過程中,主動建構對學習材料的認識並連結相關知識,e-Portfolio容易促使學生與他人共享在課堂上所討論的真實案例與所進行的相關課程活動,並進而藉由他人的回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涯規劃。同時,借此熟練電腦訊息處理技巧,並且為課堂外的學習成果,提供學術上的認證。
    老師們借由e-Portfolio更容易引導學生的成就動機,提供更佳的諮商輔導服務;同時,藉由反省課程目標與作業、考試內容,使教學歷程、目標與評量策略更能緊密結合。
    為因應此潮流,法鼓佛教學院也將規劃e-Portfolio,並且提供訓練與服務,希望能幫助學生們配合自己的生涯規劃,將學業與志業結合,並養成自主終身學習的習慣,隨時建構My e-Portfolio,隨時檢視與分享自己的學習歷程,隨時補強或改進,隨時可傳出或再建置,作為「畢業呈現」的基本成果,以及形成未來繼續開展自己的學業、事業或道業之如實且精彩的數位人生履歷表。

    ﹡部落格(blog,博客)與「法身常在」
    其實,使用e-portfolio很像是在建構我們個人之配合教育理念規劃的網誌 (Blog,部落格)一樣。《科學人》雜誌(2008年第77期7月號)「部落格越寫越健康」的專題中提到︰「科學家(以及文字創作者)早就知道,把個人經驗、想法及感想寫出來,是具有療效的。以書寫方式表達的過程,除了可抒解心理壓力,對生理也有好處。研究顯示,它能改善記憶及睡眠,提高免疫細胞的活性,降低愛滋病患體內病毒的生產量,甚至加速手術後傷口的癒合」。專家認為︰寫部落格就如同聽音樂、跑步、欣賞藝術品一樣,可刺激腦部釋出多巴胺(dopamine),可影響情緒。
    此外,《讀者文摘》(2007年10月)「仁勇風範」的專欄中「林公開山︰一個日本人的中國緣」一文,介紹一位日本人「林克之」一生的志業︰他大學畢業後,1979年到尼泊爾的山村,自力為居民建小型水力發電機,改善村民砍伐森林來升火煮飯的習慣,以保護喜馬拉雅山的自然生態。1992年,他到泰國北部的一個瑤寨,發現當地人也有同樣砍樹維生的習慣。基於環保理念,他再度動工為村民建造水力發電機。1995年,林克之到中國雲南瑤鄉廣南縣,為村民建小水電站與碾米加工廠。他在昆明一所大學念中文時,他對瑤族文化引發興趣。之後,他到桂林參加國際瑤族研究會第四屆年會,聽人談起: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最美的風光在陽朔縣的興坪小鎮。他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能欣賞興坪鎮老寨山絕美的景色,回日本打工存錢並領出父母的遺產,作為開路建亭的經費。後來,陽朔地方政府為了報答他,答應送他山腳的一塊地蓋旅館,條件是︰他要鏟平原有的簡陋公廁,改建為免費的現代化公廁。他心想︰大半輩子漂泊不定,日本是不想回去了,何不就在興坪定居?在日本的妻子不願和他到中國這偏遠的小鎮過下半輩子,兩人選擇離婚。
    2001年,林克之在近兩百名日本朋友的捐助下,開始動工興建旅館。後來,他與一位中國女性再婚,生了兒子。62歲的林克之每隔幾天就到江邊和山上撿垃圾,一生都在貫徹環保理念。林太太說他每晚堅持寫網誌(blog又稱「博客」),一年除了去香港更新簽證的那幾天外,從不間斷。「他知道自己老了,想留下一筆精神財產給兒子。」林太太望著在一旁玩耍的三歲兒子(2007年時),微笑著說。
    我想︰林克之雖然目前無法與他的兒子交談,但是他的「法身」(精神財產)是可以借由每晚堅持寫「部落格」(blog)而常存,將來他兒子一定可以經由blog,了解學習到他父親一生的志業歷程。而我自己在寫網誌(Blog)時,也覺得《論語‧里仁》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感受,在Web 2.0時代,可以發展成「朝聞道行道,夕Blog,夜死可矣」。
    from《人生》雜誌no. 301. 2008.09

     

    Posted in 三學精要研修 | Leave a Comment »

    三學精要研修授課計畫表(碩士班)

    Posted by yinlungshih 於 19 九月, 2008

         

          

     

    – 課程中文名稱

    Chinese Course Title

    三學精要研修

     

    – 課程英文名稱

    English Course Title

    Study and Practice in the Essentials of the Three StudiesPrecepts, Concentration, and Wisdom

     

    – 授課老師(Instructor

    釋惠敏(Huimin Bhiksu)

     

    – 學分數(Credit Courses       

    1學分(Credit)

     

    – 選修別

    (Elective discriminability)

    必修(obligatory);□選修(optional)

     

    – 學期別

    (Terminal  discriminability)

    學期(semester)    □學年(year)

     

    – 修課條件(Prerequisites

     

     

    是否開放隨班附讀生選修

    Is the course open to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

    開放 (yes) ; □不開放 (no)

    – 課程目標(Goal):

    以戒、定、慧三學為綱領,從身、口、意三業的清淨次第,探討各類行門的理論探討與歷史演變之考察及實踐指標。

     

    – 課程簡介

    Course Description

     

    1.          身體、呼吸與聲音之基本的調適練習。

    2.          戒學大綱,研修身、口業的清淨次第。

    3.          定學大綱,研修意業的離欲專注次第。

    4.          慧學大綱,研修意業的如實觀照次第。

     

     

    講授方式

    (Tuitional Method)

    課堂講授 (lecture)    課堂報告與討論 (seminar)  實習 (practice)    □參觀訪問 (interview) 讀書報告 (essay)

                            

     

    評分標準Evaluation

    方式(Method)、

    百分比(Percentage

    □期中考試 (mid-term exam)          % 

    □期末考試 (final exam)              % 

    期末報告 (essay)         60         %

    □平時報告 (paper & presentation)       %      

    課堂討論 (class participation)40        %

    □其他 (others)                  %                              

     

     

     

    – 上課教材(Texts

     

    指定參考書目(: 會上架到指定參考書架區,不提供流通,課程結束後會,開放流通,每課程限填10)

    1. 弘一法師。《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pp. 1~82)。上海︰大藏經會。

    2. 世親菩薩造。《止觀門論頌》一卷(T32, no. 1655, p. 491b)

    3. 龍樹菩薩造。《中論︰觀法品》第十八 (T30, no. 1564, p. 23c15)

    4. 世親菩薩造。《唯識三十論26~30

     

    一般參考書目(: 填於此項的圖書將上架到一般書架,可流通外借,不限數量)

    日本仏教学会編。仏教における修行とその理論的根拠》。京都︰平樂寺書店。1980

    日本仏教学会編。《仏教における行の問題》。京都︰平樂寺書店。1965

    日本仏教学会編。仏教における証の問題》。京都︰平樂寺書店。1966

    日本仏教学会編。《仏教における戒の問題》。京都︰平樂寺書店。1967

    日本仏教学会編。《仏教儀礼その理念と実践》。京都︰平樂寺書店。1978

    日本仏教学会編。《仏道の体系》。京都︰平樂寺書店。1989

     

    – 使用教具

    Classroom Equipment

    電腦投影

     

     

    – 智慧財產權宣導

    請勿非法影印書籍及善用二手書、原版書。

     

     

    課程計畫Schedule):上課週數97.9.1598.1.10〔實際上課17週,第17週為課程結束及考試週〕,98.1.1118〔第18週是禪七〕

    次(week

          

    Topic

    Material

    1

    課程介紹(※調查學前認知、課程介紹、相互認識)

     

    2

    (A1)大悲咒講習(I)

     

    3

    (A1)大悲咒講習(II)

     

    4

    (B1)身、息、聲之調習(I)

     

    5

    (B1)身、息、聲之調習(II)

     

    6

    (A2)十小咒講習(I)

     

    7

    (A2)十小咒講習(II)

     

    8

    (B1)身、息、聲之調習(III)

     

    9

    (B1)身、息、聲之調習(IV)

     

    10

    (A3)楞嚴咒講習(I)

     

    11

    (A3)楞嚴咒講習(II)

     

    12

    (A3)楞嚴咒講習(III)

     

    13

    「大悲心水陸法會」實習

     

    14

    (D1)戒律與禪定(I)〔論文導讀〕

     

    15

    (D1)戒律與禪定(II)論文導讀〕

     

    16

    (D2) 佛教修行體系之身心觀(1) 論文導讀〕

     

    17

    (D2) 佛教修行體系之身心觀(1I) 論文導讀〕

     

    18

    禪七週

     

     

    Posted in 三學精要研修 | Leave a Comment »